| 无障碍浏览 | 繁體版 | 网站地图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鼎城区残联切实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水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3-21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鼎城区残联
 
切实转变作风   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初,鼎城区残联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从完善制度、制定规划入手,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完善制度管好人
   1、制定制度。为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严格按照省市残联精神和区委政府相关要求,结合单位实际,经机关干部讨论,党组研究决定,出台了“工作作风、机关学习、信访接待、请休假、来客招待、财务管理、车辆管理和争先奖励”等八项制度,并形成文件,发到党组成员及机关各股室贯彻执行。
   2、坚持制度。用好制度是制度建设的根本着眼点,离开了执行,再好的制度也没有意义。为切实解决个别机关干职纪律松弛、作风散漫、效能不高等 “懒、散、躲”的问题,坚持用制度监督机关干部服务残疾人,并广泛宣传,深入学习,使广大干职了解制度、遵守制度,增强敬畏意识,把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如在规范机关干部上班行为上制定了“四严禁”(严禁上班玩游戏、炒股、上网聊天;严禁上班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严禁上班期间迟到早退,离岗串门;严禁服务残疾人时态度粗暴、恶语伤人)、“二开”(开门办公、办事公开)、推行干职上下班指纹打卡等。严格按照机关管理的八项制度,对工作人员执行情况按日考勤、按月小结、奖优罚劣。
   二、制定规划办好事
   1、突出工作重点。为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配合、高效运转的残疾人工作长效机制,推进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效能,我会结合鼎城实际,紧扣残疾人“十二五”发展纲要,在完善“两个体系”促发展、提升服务水平促康复、加强技能培训促就业、搞好信访维权促稳定、强化组织建设促平衡等六个方面,规划了2013年残疾人工作要点。
   2、明确工作职责。在针对残疾人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培训就业、危房改造、法律救助、康复服务、扶贫帮困等方面分别明确了牵头的责任领导、责任股室及完成的具体时间,并细化成40件工作要点,责任到领导,分解到股室,限期完成,定期结账,确保又好又快的推进全区残疾人工作。
   三、改进方式服好务
   1、改进服务方式。为给残疾人在康复、就业、培训、维权等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正在建设集残疾人信访、办证、扶助、维权、法律救助及辅具适配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股室每天派一名工作人员到服务大厅为残疾人搞好“一站式”服务,并且每天安排一名党组成员到服务大厅坐班。为搞好残疾人托养服务,今年又在四个乡镇新建四家以敬老院为依托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并在草坪镇以民办公助的方式建立一家区级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为积极拓宽和创新康复服务方式,提升康复服务水平,去年以区血防医院为依托建立了区残疾人康复中心,运用医疗机构的资源优势,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今年进一步拓展康复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在武陵镇城区增建一个社区康复站,为调动社区残疾人参与康复训练工作的积极性,经常组织他们开展康复知识交流活动,发放有关康复知识的宣传材料,并对本社区符合康复条件的肢残者、脑瘫儿童进行功能训练,制定家庭训练方案,定期上门指导和评估。
   2、落实保障政策。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对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对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家庭进行了调查摸底,争取纳入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对城乡流浪乞讨生活无着落的残疾人,给予临时救助。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和各项待遇。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重度低保户残疾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按规定给予补贴并积极向上争取条件放宽;落实好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补贴政策,落实好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补贴;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确保残疾人家庭子女及残疾大学生的奖励资助到位。
   四、包片联户带好头
   1、实行领导包片。把34个乡镇(场),划分成5个片,五个党组成员分别联系5至6个乡镇(场),负责督促完成包片乡镇(场)的全年残疾人工作完成,制定乡镇(场)残疾人工作绩效评估办法,并将评估结果与包片领导考核挂钩。
   2、搞好联户帮扶。为帮扶残疾人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区残联认真开展“三个一”的活动,即:每名党组成员和股室联系一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扶持一户残疾人致富、化解一起残疾人矛盾。对照“三个一”活动要求,区残联联系了一个贫困村(丁家港乡杜家冲村),每名党组成员率先垂范,帮扶1个残疾人困难户,为残疾人解决1-2个突出问题。为联系村制定帮扶计划,签订帮扶协议,实行党组成员和股室长与帮扶户结对帮扶,与帮扶户建立联系卡。落实帮扶措施,为帮扶户在康复救助、辅具适配、子女教育、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居住条件、困难救助等方面给予扶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